2016年12月1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产业布局高峰论坛暨2016北京区域经济学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本次会议由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主办,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协办,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承办。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区域所原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陈耀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杨荫凯副司长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和其他关注京津冀问题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南京、成都等地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公司的专家和学者180多人参加了论坛。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区域经济学会监事长、中央民族大学规划处处长李曦辉教授主持,到会致辞的有北京工商大学校党委书记谭向勇教授、北京社科联学术部李志东主任,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教授。谭向勇教授在致辞中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北京工商大学学科发展情况,期待与会学者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布局”为题的研讨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并贡献智慧。北京社科联学术部李志东主任在致辞中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献计献策,真正的发挥理论界的智库作用。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杨德勇教授在致辞中欢迎大家的到来。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亲临现场,做了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思考”主题演讲,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区域所原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社科院工经所陈耀研究员分别做了“京津冀空间布局”、“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京津冀产业格局重塑”主题演讲。
范恒山教授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既要抓瓶颈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也要抓发达地区特别是先行地区的优化发展;既要促进地方发挥比较优势,又要促进各个地区的开放合作;既要发挥好支撑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典型示范区域的带动作用;也要用发挥对口资源帮扶促进的作用;既要加强政府的推动作用,发挥好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又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通过改革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机制和促进利益平衡的机制。
肖金成研究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三地分布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京津冀的发展,需要形成“一轴”(京津塘经济轴),“两带”(滨海经济带,京广北段经济带),“三城”(北京、天津、石家庄),“四圈”(北京经济圈,天津经济圈,石家庄经济圈,秦皇岛经济圈),“多节点”(经济区域内的中小城市)的城市群布局。
陈耀研究员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布局不合理、沿海地区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并提出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首都产业过度集聚的问题和产业的升级转移的问题。
会议第二阶段是专题演讲阶段。在这一演讲阶段,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杨荫凯副司长就“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方向与重点”、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教授就“县域经济与县域资本场”、北京区域经济学会监事长、中央民族大学规划处处长李曦辉教授就“京津冀协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罗天昊研究员就“京津冀双重体系”做了专题演讲。
本次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区域与产业战略联盟的倡议书并成立了京津冀区域与产业战略联盟,这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研究。威尼斯84881潘建伟教授、朱群芳副教授、朱才斌副教授出席了论坛并与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潘建伟教授当选为京津冀区域与产业战略联盟副主任。